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专科导医 >> 妇科 >> 热点 >> 正文

寒露时节护肺保阴正合宜


日期: 2011 - 10 - 08   作者:   来源:   责编: fanlitao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随着寒露的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转凉,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随之雨水渐少,天气干燥。

  今天迎来寒露,这个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意味着全国大部地区热冷交替季节的来临。养生医生建议,身心“防燥”对这个季节的养生至关重要。

  随着寒露的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转凉,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随之雨水渐少,天气干燥。

  养生医生建议,为了防秋燥,这个时节的饮食应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宜多吃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同时,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食物,注意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

  寒露时节护肺保阴才养生

  寒露时节,万物随着寒气的增长,逐渐萧条衰落。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也逐渐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盛。在养生方面,我们要使体内的生理活动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根据四时养生中强调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寒露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的阴气。

  秋与肺相应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阴,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具体地说,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补脾胃,又养肺润肠,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

  由于天气渐冷,日照减少,秋风萧瑟急劲,往往使人情绪不太稳定,心情燥动,容易产生悲愁忧伤之感。看到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有萧条、凄凉、垂暮之感。悲忧最易伤肺,故宋代养生学家陈直说:“秋时凄风惨雨,老有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神,则忘其秋思。”如若过度兴奋激动,使阳气浮动,很可能引发疾病。因此,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可以平素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尽情玩乐宁志、陶冶情操、稳定情绪、提高机体的防燥能力和免疫能力。

  过了寒露,天气由凉转寒,入夜后更是寒气袭人。常言道:“寒露脚不露。“这就是告诫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特别要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脚,以防“寒从足生”。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又因为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医生提醒,脚部受凉,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人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极为敏感,骤然降温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会乘虚而入。轻则引起外感咳嗽,重则可使气管炎、哮喘呼吸系统疾病发作。

  寒露过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衣服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用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常言道:“御寒锻炼自秋始。”寒露时节,为了抵御更加寒冷的冬天的到来,适应严寒。应该注意进行耐寒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抗寒能力


 ·  寒露时节应多吃“根菜”
 ·  寒露养生的关键点
 ·  寒露时节养生注意事项
 ·  寒露时节宜保暖 寒从足生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