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是指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月经初潮: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
月经初潮年龄多在13~15岁之间,但可能早至11~12岁,或迟至17~18岁。月经初潮的迟早,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我国各地区月经初潮年龄相差不大,但体弱或营养不良者月经初潮可较迟,而体质强壮及营养好者,月经初潮可提早。气候影响不显著。
月经周期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问称一个月经周期,一般28~30日为一个周期。周期长短因人而异,但每个妇女的月经周期有自己的规律性。
月经持续时间及出血量:
正常妇女月经持续时间差异亦很大,但每个妇女的月经持续日数基本一致。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为2~7日,多数为3~6日。
一般月经第2~3日的出血量最多。月经量的多少很难统计,临床上常通过每日换月经垫次数粗略估计量的多少。近年有人用放射性铁同位素标记红细胞测定正常妇女月经血量,其数值分别为10~55ml及35~58ml,个别妇女月经量可超过100ml。多数学者认为每月失血量超过80ml即为病理状态。
月经血的特征:
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月经血不凝固,偶尔有些小凝块,也可能是正常情况。
月经血内缺乏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主要是由于纤维蛋白的溶解。开始剥落的子宫内膜中含有极多的活化物质混入经血内,使经血中的纤溶酶原激活转变为纤溶酶,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裂解为流动的分解产物。同时内膜组织含有其他活性酶,能破坏许多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Ⅱ、Ⅶ、Ⅷ、Ⅸ),也妨碍血液凝固,以致月经血变成液体状态排出。
月经期的症状:
一般月经期无特殊症状。
但由于经期盆腔瘀血及子宫血流量增多,有些妇女可有下腹及腰骶部下坠感,个别可有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如头痛、失眠、精神忧郁、易于激动)、胃肠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以及鼻粘膜出血、皮肤痤疮等,但一般并不严重,不影响妇女的工作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