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
子宫内膜种植:
经期时,经血中所含的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可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人腹腔,种植于卵巢和邻近的盆腔腹膜,并在该处继续生长和蔓延,以致形成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先天性阴道闭锁或宫颈狭窄等经血潴留患者常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说明经血逆流可导致内膜种植。临床上剖宫取胎术后继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分娩后会阴切口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无疑都是术时子宫内膜带至切口直接种植所致。
猕猴实验证实其经血直接流人腹腔可在盆腔内形成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故目前内膜种植学说已为人们所公认,但无法解释盆腔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淋巴及静脉播散
不少学者通过光镜检查在盆腔淋巴管和淋巴结中发现有子宫内膜组织,有学者在盆腔静脉中也发现有子宫内膜组织,因而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部位膜可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并认为远离盆腔部位的器官如肺、手或大腿的皮肤和肌肉发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的结果。
体腔上皮化生
卵巢表面上皮、盆腔腹膜都是由胚胎期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分化而来。Meyer从而提出上述由体腔上皮分化而来的组织,在反复受到经血、慢性炎症或持续卵巢激素刺激后,均可被激活而衍化为子宫内膜样组织,以致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但迄今为止,此学说尚无充分的临床或实验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