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专科导医 >> 妇科 >> 热点 >> 正文

预防念珠菌性阴道炎从改善生活方式开始


日期: 2013 - 07 - 01   作者:   来源:   责编: fanpp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念珠菌性阴道炎,又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育龄妇女,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阴道炎症,其以阴痒、灼痛、豆 渣样白带为主要特征。此病易复发,一年内发作次数在4次或4次以上则称为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是目前妇科中常见的顽固性疾病,由于导致复发的因素非常广泛,该病的临床根治非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心理压力较大。因此科学的自我防护,对于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显得尤其重要。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比较常见的阴道炎之一。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是目前妇科中常见的顽固性疾病,由于导致复发的因素非常广泛,该病的临床根治非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心理压力较大。因此科学的自我防护,对于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显得尤其重要。

  念珠菌性阴道炎,又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育龄妇女,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阴道炎症,其以阴痒、灼痛、豆 渣样白带为主要特征。此病易复发,一年内发作次数在4次或4次以上则称为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是目前妇科中常见的顽固性疾病,由于导致复发的因素非常广泛,该病的临床根治非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心理压力较大。因此科学的自我防护,对于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显得尤其重要。

  导致反复发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天气原因:气候潮湿,尤其在南方地区,阴雨天气多,衣物不能得到充分阳光照晒,可以使念珠菌滋生,引起念珠菌性阴道炎

  2、穿化纤内裤,尤其紧身者,透气性差,使会阴湿度及温度增高,阴道内病原体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速度骤增。

  3、过度冲洗阴道:有些妇女有每天冲洗阴道的习惯,但长期冲洗阴道,尤其适用碱性洗液,可刺激黏膜,减少阴道本身的乳酸杆菌,降低阴道PH值,阴道抵抗力下降,同样易引起念珠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

  4、不良卫生习惯:如在公共浴池洗澡,洗外阴与洗脚同盆,经常使用卫生棉条、性生活卫生不注意,性生活过于频繁等都可以增加念珠菌性阴道炎复发率。

  5、免疫力低下:生活压力大,工作忙碌,或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类激素、免疫抑制剂、放疗药物和化疗药物等,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 从而导致阴道菌群失调,引起念珠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6、治疗不彻底:念珠菌可以侵犯至黏膜或上皮层的深部,如用药不足,方法不当或用药时间不够长,菌丝依然存在,均可发生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对此,专家表示,积极避免诱发因素,改变自我不良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方能减少念珠菌阴道炎的复发率,有益于自我的身心健康。

  1、改善生活方式,切断传播途径:注意防护皮肤病,如股癣、脚癣等,袜子内裤分开清洗,避免交叉感染,改变不良卫生习惯,被褥衣物要专人专用,经常 清洗、消毒,以免产生交叉感染,注意孕期经期卫生,月经量少时避免用阴道卫生棉条,排便后向后擦拭肛门;正常情况下,不过分用香皂等洗剂冲洗外阴及阴道;避免穿牛仔裤或护腿等过紧的衣服或紧身连裤袜等。

  2、注意个人卫生:强调保持外阴清洁的重要性,用药期间禁止性生活,不去公共浴池、泳池,浴巾、浴盆应消毒,内裤使用开水消毒,指导患者的内裤不要穿得太紧,最好选用纯棉质量,每天更换。避免不洁性生活。

  3、自我心理调护:学习、工作工作压力大,在繁忙之余,要学会适当放松自己,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快,适当释放压力。患病后若释放自己心理压力,要调节自我的情绪,树立治疗的信心,在放松的心态下,坚持治疗,方可达到满意效果。

  4、饮食护理:限制辛辣刺激性食品摄入。限制过度糖类食品摄入,甜食会增加阴道细胞、分泌物中的含糖量,这样的环境利于念珠菌的生长、繁殖。适当增加嗜酸性乳酸菌的乳制品摄入量,利于阴道正常菌群恢复。

  5、用药期间调护:按医嘱用药、定时定量,坚持治疗,用药足疗程,不自行停药。在用药期间,晚上冲洗完阴道与外阴、局部上完药后,躺卧床上,分开两腿,使外阴裸露,通风透气,每天1 h。性伴侣同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6、诱发因素的预防: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不滥用激素类药物。

  以上就是北海医院专家介绍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还有疑问,可以继续浏览我们的网站,也可以直接拨打电话4006-999120免费咨询,专家为您详细解答,期待您的来电!


 ·  霉菌性阴道炎疾病的注意事项
 ·  霉菌性阴道炎疾病的恶变症状
 ·  细菌性阴道炎的病因是什么?
 ·  阴道炎的早期症状有什么?
 ·  霉菌性阴道炎的症状及预防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