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导医网中部资讯 >> 妇产科 >> 正文

检查盆腔炎的项目有什么


日期: 2016 - 11 - 25   作者:   来源: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检查盆腔炎的项目有什么

  病因:

  关于PID的致病微生物也曾说法有过争论,通常认为主要是通过阴道而感染宫颈并上行,主要是由三类微生物引起:

  1. 性传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 STI)致病微生物;

  2. 需氧菌;

  3. 厌氧菌。

  性传播感染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主要的致病原。一些需氧菌、厌氧菌等也参与PID的发生。此外,巨细胞病毒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可能是部分PID的病原体。盆腔炎的致病微生物多为混合感染。

  医院QQ:800020889    电话:010-64000977

  北京北海医院妇科诊疗中心专家组由十余位包括协和教授在内的业内资深专家组成。他们都是主任医师级别,具有数十年的临床诊疗经验。医院为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定期组织、邀请国内外顶级妇科专家、学者举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学术探讨会,第一时间引进和吸收国内外最前沿的医疗成果、医疗理念。同时,医院还专门成立了"妇科疑难病会诊中心",由医院专家和外聘专家为疑难病患者进行会诊,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解除妇科疾病困扰。

  临床表现

  盆腔炎症有急性慢性两类:

  1.急性盆腔炎

  其症状是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月经期发病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若盆腔炎包裹形成盆腔脓肿可引起局部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压迫直肠可出现里急后重等直肠症状。急性盆腔炎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慢性盆腔炎

  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慢性盆腔炎症的症状是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其次是月经异常,月经不规则。病程长时部分妇女可出现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往往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

  检查

  1.分泌物直接涂片

  取样可为阴道、宫颈管分泌物,或尿道分泌物,或腹腔液(经后穹隆、腹壁,或经腹腔镜获得),做直接薄层涂片,干燥后以美蓝或革兰染色。凡在多形核白细胞内见到革兰阴性双球菌者,则为淋病感染。因为宫颈管淋菌检出率只有67%,所以涂片阴性并不能除外淋病存在,而阳性涂片是特异的。沙眼衣原体的镜检可采用荧光素单克隆抗体染料,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一片星状闪烁的荧光点即为阳性。

  2.病原体培养

  标本来源同上,应立即或在30秒内将其接种于Thayer-Martin培养基上,置35℃温箱培养48小时,进行细菌鉴定。新的相对快速的衣原体酶测定代替了传统的衣原体的检测方法,也可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进行对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此法系酶联免疫测定。

  细菌学培养还可以得到其他需氧和厌氧菌株,并作为选择抗生素的依据。

  3.后穹隆穿刺

  后穹隆穿刺是妇科急腹症最常用且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穿刺,所得到的腹腔内容或子宫直肠窝内容,如正常腹腔液、血液(新鲜、陈旧、凝血丝等)、脓性分泌物或脓汁,都可使诊断进一步明确,穿刺物的镜检和培养更属必要。

  4.超声波检查

  主要是B型或灰阶超声扫描、摄片,这一技术对于识别来自输卵管、卵巢及肠管粘连一起形成的包块或脓肿有85%的准确性。但轻度或中等度的盆腔炎很难在B型超声影像中显示出特征。

  5.腹腔镜检

  如果不是弥漫性腹膜炎,病人一般情况尚好,腹腔镜检可以在盆腔炎或可疑盆腔炎以及其他急腹症病人施行,腹腔镜检不但可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还可以对盆腔炎的病变程度进行初步判定。

  6.男性伴侣的检查

  这有助于女性盆腔炎的诊断。可取其男性伴之尿道分泌物作直接涂片染色或培养淋病双球菌,如果发现阳性,则是有力的佐证,特别在无症状或症状轻者。或者可以发现有较多的白细胞。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