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肛肠 >> 解剖常识 >> 正文

肛肠科疾病与解剖的关系


日期: 2016 - 09 - 29   作者:   来源: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肛肠疾病的发生是由多种的因素造成的。肛肠疾病与解剖的的关系。

  肛肠疾病的发生是由多种的因素造成的。肛肠疾病与解剖的的关系。

  1、 结肠·直肠·肛门的解剖与生理

  肛门,直肠为消化道的末端,是通于体外的出口。直肠起源于内胚层,而肛管则起源于外胚层形成的原肛,由于两者起源不同,所以在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内衬上皮上也各不相同,故齿线作为其分界,是临床上重要的标志。

  直肠上端在第二骶椎平面与乙状结肠相接,向下沿骶尾骨前面下行,终于齿线,与肛管连接,全长约12CM。直肠上部与骶骨曲度一致,形成骶曲,同时由于直肠腔大小在上端与乙状结肠同,下端则扩大为直肠壶腹,而壶腹前臂向前膨出,与肛管几成直角,形成会阴曲。此二曲为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必须注意的解剖特点。肠管上1/3前面与两侧为腹膜所遮盖,中1/3前面腹膜向前反折成为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直肠下1/3安全在腹膜之外。肠壁肌层与结肠相同,在下部肥厚成为肛门内括越肌。直肠粘膜较厚,有3个半月形的皱襞, 内有环肌纤维,称为直肠瓣。

  肛管长约3CM,其外端为肛门,上端与直肠相连接,周围有内,外括约肌环绕。肛管的表层覆以肛管皮肤,在直肠粘膜与肛管皮肤交界处粘膜呈6~10个纵横皱褶,称为直肠柱或肛柱。两个直肠柱下端之间有半月形粘膜皱襞,称为肛门瓣;肛门瓣与直肠柱之间的肠壁粘膜形成向上开口的袋状间隙,称为隐窝或窦。隐窝底部有肛腺体的导管开口。肛腺较集中于肛管的后壁,呈分支状,一般在粘膜下,但部分分支可穿通肛管周围组织,因此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生于肛腺的感染化脓有关。上述结构使直肠粘膜与肛管皮肤之间形成一条整齐的界线,称为齿线。齿线上有2~6个三角形乳头状突起,高约0.1~0.3CM,称为肛乳突。

  肛门括约肌分为为括约肌,内括约肌,提肛肌及耻骨直肠肌等。外括约肌有三部分:皮下部,浅部和深部。皮下部是环状肌束,不附着于尾骨,围绕肛管下端,位于内括约肌的外下方,两括约肌之间有一沟,称为括约肌间沟,恰与肛门白线相当。皮下部外括约肌常在手术时被切断,但不致引起大便失禁。浅部位于皮下层的外上方,后部与尾骨连结构成肛尾韧带,在内括约肌水平面分为两束,围绕肛管再合而为一止于会阴。深部外括约肌位于浅部的上外侧,也是环状肌束,不附着于尾骨。内括约肌为不随意肌,是直肠的环状肌在肛管上部的肥大部分,围绕肛管的上2/3。外括约肌深,浅两部围绕联合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肛提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一肌环,称为肛管直肠环。此环如手术时被切断,即可引起肛门失禁。

  肛门直肠周围主要有5个间隙。骨盆直肠间隙(2个),位于提肛肌以上,腹膜反折以下,直肠的两旁。直肠后间隙(1个),位于直肠后,骶骨前,两侧骨盆直肠间隙的后中间。坐骨直肠间隙(2个)在肛管的两旁,提肛肌以下,坐骨结节,闭孔内肌的内侧。在肛管前方和后方,感染时脓液可从一个坐骨直肠窝通至对侧坐骨直肠窝,形成“蹄铁形”脓肿。

  肛门直肠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肛门动脉及骶中动脉4支动脉。直肠上动脉是肠系膜下动脉的末端,在直肠上端后面分为两支,沿直肠两侧下行,在齿线以上分出许多小支与直肠下动脉,肛门动脉吻合。直肠下动脉为髂内动脉的分支,其大小与分布没有一定的规律。肛门动脉由阴部内动脉分出,在肛管分为数小支。骶中动脉是腹主动脉的连接分支,一般很小,与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吻合。

  静脉的排列与动脉相似,主要来自两个静脉丛,以齿线为界,齿线上为痔内静脉丛(直肠上静脉丛),分布在右前,右后,左侧者是最为显著,是内痔的好发部位。直肠上静脉丛向上,经直肠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纳入脾静脉,门静脉。齿线下为痔外静脉丛(直肠下静脉丛),汇集于直肠下静脉,肛门静脉,流入髂内静脉。直肠上静脉无瓣膜,血液可逆向回流,且直肠上静脉丛和直肠下静脉丛在肛门白线附近互相交通,使门静脉系统与体静脉系统相通,在门静脉高压患者,此处是一侧支循环,故门静脉高压者“痔出血”不宜手术结扎。

  肛门直肠的淋巴组织为上,下两组。上组在齿线以上,包括直肠粘膜下层,肌层,浆膜下以及肠壁外淋巴网。这些淋巴网的淋巴液主要流向三个方向:向上至直肠后骶骨前淋巴结,再至乙状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最后至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向旁至提肛肌上淋巴结,再至闭孔淋巴结,最后至髂内淋巴结;向下至坐骨直肠窝淋巴结然后穿过提肛肌至髂内淋巴结。下组在齿线下,包括外括约肌,肛管及肛门周围皮下淋巴结,经会阴部汇流至腹股沟淋巴结。上,下组淋巴网经过吻合支可以相通。

  直肠受交感,副交感神经支配,属于植物神经系统。肛门的神经支配为体神经系统的阴部内神经的分支,分布至提肛肌,外括约肌,肛管及肛门周围皮肤。所以齿线以上粘膜对痛感迟钝,而肛管和肛门周围皮肤感觉异常敏锐,肛门部刺激可以引起反射性提肛肌和外括约肌痉挛。另外,膀胱颈部的肌肉也受阴部神经支配,因此肛门部疾病或手术可引起小便困难,尿潴留等。

  肛管与直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排便,吸收水分和部分药物。在正常情况下,粪便储存于乙状结肠内,直肠无粪便。排便是由于结肠出现总蠕动,粪便下行至直肠内,使直肠下端膨胀而引起便意,同时外括约肌因反射性抑制而松弛,提肛肌收缩使粪便排出。

  二·

  肛管与直肠下端连接处呈锯齿状故名。又称齿状线,粘膜皮肤线,牙线等。其特点如下:

  (1) 胚胎时为内,外胚层交界处。

  (2) 是皮肤与粘膜之交界线。

  (3) 齿线上的神经是植物神经,齿线下的神经是脊神经。

  (4) 齿线上的血管时直肠上血管,其静脉与门静脉相通,齿线下是肛门血管,其静脉属下腔静脉系统,因此说齿线附近时门静脉和腔静脉吻合处。

  (5) 齿线上部淋巴向上回流,汇入盆腔淋巴结,齿线下部淋巴向下回流,经大腿根部汇入腹股沟淋巴结。

  (6) 先天发育缺陷所致肛门闭锁或肛门狭窄,亦发生于此。

  (7) 后天性肛门直肠疾患85%源于此。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