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那么心理暗示对于强迫症有用吗?
强迫症以及其他一些心理疾病的问题,综合了心理暗示,觉得这其中有着很特殊的关系。最明显的就是对于制疗强迫症的积极意义。强迫症患者是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
强迫的产生,是两种有意识的感知在做可以说是无意义的事情,而努力克制这两种意识反而会加重病情更加痛苦, 可以理解为两种有意识的互动关系,其实可以通过自我暗示的方法来减缓这两种意识之间的强迫反映。比如有强迫症最明显的就是,老是担心门没有关好,出门的时候煤气总阀有没有关好,当去关门的时候可以用语言暗示,暗示我自己已经把门关好了。然后我带出一件提前放在家里门口的一样东西,可以是一张纸条,来做行为暗示。如果已经出门了,觉得门还是没关好要回来看的时候,可以无意识的发现这张纸条,纸条上也可以作些语音暗示,这样基本就改变了通常的行为模试。这是一种假想,也是一种形象预演的暗示,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有心理疾病的人往往内心比较焦虑,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每个人都会有的,只要正确看待,积极诱导,做一定的心理暗示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