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心理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媒体应淡化大学生自杀报道


日期: 2006 - 04 - 27   作者: >   来源: 四川在线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一大学生跳楼身亡的消息,不少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了报道。我们注意到,不少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使用了“全身赤裸”、“面带微笑”等表达方式和用词。并对该学生自杀的原因进行了猜测,称“好像是家庭的原因”。(12月7日《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

笔者认为,任何一个大学生的自杀个案,都不应该成为我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反之,我们应该适当淡化关于大学生自杀的报道。

应该看到,当前正是2004年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期。由于就业和竞争的压力所带来的心理焦虑和扭曲,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群体正面临的一个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刚刚走出大学校门还不成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现在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强度是前所未有的。据调查,由于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以及因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发生偏差,导致产生自杀念头的大学生,在选择自杀的学生中比例很大。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大学生群体应该属于预防自杀的重点保护人群。在巨大的压力和竞争面前,象牙塔里的大学生群体,非常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此时,媒体对于大学生自杀个案的报道,可以想象,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加速甚至“帮助”这一重点人群作出不正确的选择。

我们还看到,对于人民大学这位跳楼学生自杀的报道,不恰当地使用了“全身赤裸”、“面带微笑”等血腥和敏感字眼,而且还配发了死者照片等详细报道。对于大学生自杀个案的这种大肆渲染,无疑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应该关注社会自杀现象,但是不应该过度炒作自杀个案尤其是大学生的自杀个案。笔者认为,我们在谈论大学生自杀的时候,应该时时牢记:自杀是一种具备传染性的个人行为和社会现象。报道应该力求回避报道每一个自杀个案,为预防自杀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这是对生命意识的尊重,同时也是媒体自身的一种天赋职责和义务。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