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心理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孤独感对儿童的影响


日期: 2012 - 04 - 27   作者:   来源:   责编: fmz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孤独的滋味并不好受,而有些研究者却认为,就像疼痛的烧灼感让我们避免玩火,腹泻的记忆让我们远离腐败的食物一样,这种“不好受”的孤独感能提醒我们融入人群、呼朋唤友、寻找配偶伴侣,并与自己的亲人保持联系。这对人类的生存、发展、繁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孤独感对儿童有什么影响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孤独的滋味并不好受,而有些研究者却认为,就像疼痛的烧灼感让我们避免玩火,腹泻的记忆让我们远离腐败的食物一样,这种“不好受”的孤独感能提醒我们融入人群、呼朋唤友、寻找配偶伴侣,并与自己的亲人保持联系。这对人类的生存、发展、繁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孤独感对儿童有什么影响呢?

  过去三十年内,有关孤独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断涌现。人们开始意识到,孤独感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广泛而深远,几乎涉及全身各处的组织,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所体现。

  美国马萨诸塞州弗莱明翰镇心脏研究开展时间长,后续跟踪完全,调查项目完备,恐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长期流行病学人群研究之一。1992年,一项基于这个人群的研究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报》上。

  这篇文章的作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调查了弗莱明翰镇的七百多名女性的心理状况,其后又跟踪她们二十年,对她们的心脏疾病进行记录。

  他们发现,那些在研究开始时声称自己感到非常孤独的女性,后来二十年间发生心肌梗塞或者死于冠心病的概率远远高于那些认为自己不孤独,或者只是略感孤独的人。

  当研究者把一些相关因素,比如年龄、种族、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等条件加以考虑之后,孤独感依然与高发病率相伴而行。

  这样的现象不但出现在心血管疾病多发的中老年人身上,甚至在年轻人群里也有体现。

  在新西兰,一些研究者对一千多名新生儿持续调查,发现那些在孩童时代感觉受到孤立的孩子在年满26岁时更容易肥胖,或具有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脂等不良健康状况。研究者们认为孤独感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可能对人体带来相似的负面影响。

  而这样的影响,到了垂老之年就格外引人注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进行了一项有关衰老的长期研究。

  不出意料的是,那些社交活动较多,或者得到社交网里的人们支持较多的老人健康程度更好,死亡率也更低。而孤独感与健康、疾病的关系,并不仅仅限于与心血管相关的状况,许多研究指出,怀有孤独感的人认知衰退与记忆力下降的速度更快,也更容易患上老年痴呆

  也许,短暂的孤独感就像适度锻炼一样对我们有益,但长期淹没在孤独感受中却如同长期从事繁重不堪的劳动,会让我们身体的许多系统“油尽灯枯”。各个家庭和学校尤其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感觉受到孤立,也是避免肥胖的一个因素。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