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心理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需要干预


日期: 2012 - 07 - 20   作者:   来源: 中国导医网   责编: kn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爱情包含着关心、责任、尊重、认识。爱是对我们所爱的生命和人或物成长的主动关注。责任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是我对另一个人的需要----反映。尊重是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能够意识到他的独特个性。认识只有当我超越对我自身的关心并且在另一个人中看到他自己的时候才有可能。

  爱情包含着关心、责任、尊重、认识。爱是对我们所爱的生命和人或物成长的主动关注。责任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是我对另一个人的需要----反映。尊重是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能够意识到他的独特个性。认识只有当我超越对我自身的关心并且在另一个人中看到他自己的时候才有可能。

  我们在平凡、有序、的生活中,以集中的精神怀着耐心的态度,才能真正获得----并且长久。

  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原因:

  1. 生理、心理发育成熟,渴望与异性交往。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已发育成熟,产生恋爱心理是很正常的。

  2.  从众心理。绝大多数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很明确,要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尽可能地多地学习知识,但有些人看到周围同学谈恋爱后,心理发生变化,也盲从地加入到恋爱的行列中来。

  3. 社会家庭影响。有些家长认为,在大学里谈恋爱要比社会上更纯洁,还有些家长认为大学生毕业不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恋人,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

  4. 价值观念的变化。 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于是就用谈情说爱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

  5. 外来文化影响。西方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使大学生认为在大学谈恋爱很时尚,否则的大学生活就不算完整的大学生活。

  6. 引导失误。大学生在恋爱方面没有得到必要和正确的引导,由于不知道如何正确、科学地对待爱情,只有根据自然需要,盲目地去谈去爱。

  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 浪漫色彩浓  2. 自主性较强   3. 盲目性较大   4. 公开性   5. 情感随便性

  大学生的择偶条件:

  1. 人品 2. 才能 3. 性格 4. 气质 5. 志向 6. 外貌 7. 健康 8. 经济条件 9. 父母的地位与背景

  大学生恋爱中的常见心理

  1. 唯美心理 2. 择优心理 3. 嫉妒心理 4. 掩盖心理 5. 从众心理 6. 晕轮效应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晕轮效应的结果。

  走出恋爱误区:

  l. 不要为了消除孤独感而恋爱

  2. 不要把恋爱当成生活的全部内容

  3. 不要过高估计恋人的优点

  4. 不要偏爱身体的魅力

  5. 不要将爱情视为“赌气”和“占有”

  恋爱中的误区

  1. 亲昵过度

  作为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大学生, 在恋爱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和控制好亲昵的尺度和温度,保持一种适度的羞涩感,做到文明恋爱。

  2. 三角恋爱

  三角恋爱在一部分大学生中时有发生,是一种极不道德的恋爱行为,是对纯洁、专一的爱情的亵渎。三角恋爱也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后果:争风吃醋、反目为仇、行凶报复等恶性案件的发生大都是三角恋爱引起的。

  3. 婚前性行为

  婚前性行为是社会文明和校规校纪所不允许的,也会受到社会、家庭的指责。当事者也会产生较重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可能给女方造成身心痛苦。青年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一定要用理智战胜情感,防止发生婚前性行为。对自己对恋人高度负责,用理智驾驭感情,把握住自己;从心理上筑起一道防线,牢牢把握住界限;掌握好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有过分的挑逗性的举止行为。

  友情与爱情

  一些大学生分不清爱情和异性友情间的区别,由于认知的错误,使自己陷入虚无的单恋中难以自拔,严重影响交往和心理健康。爱情和友情的区别:

  首先,二者性质不同,友情中多是对对方的志趣、爱好、品德的敬爱与尊重,而爱情除了以上内容外,更多的是对异性的相貌、人体特征、穿戴、气质人品等的倾慕;友情是平等的友爱之情,而爱情是渴望身心交融,成为终身伴侣的情感。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