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心理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如何对冲动说再见


日期: 2012 - 12 - 21   作者:   来源: 中国导医网   责编: pwl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有一句流传颇广的话说“最可怕的敌人是自己”;这句话的变体还有“最难以战胜的是自己”等等。前些天读到Simon LeVay的一句话“The mind is just the brain doing its job。”甚是喜欢。想要把这句话直译过来还是比较吃力,而意译的话大概是“所谓心智只不过是思考的结果。”——这已经足够用来说清楚道理了。

  很多的时候,我们的第一个念头只不过是来自大脑“尚未思考”或者“尚未思考清楚的” 的“冲动”而已。而这样的时候,如果我们听从了这个念头,很可能结果就是所谓的“被自己打败了”。而如若我们居然可以坚持启动思考,或者坚持思考下去,最终得到的可能就是深思熟虑的成熟结果,这样的时候,就成了“我们战胜了自己”,或者“打败了那个最可怕的敌人”。

  其实这并不难。甚至有很简便的操作步骤可以遵循。当我们面临重要决策的时候,这样简便的操作步骤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拿出纸笔,真实而又详细地把当时的想法记录到一张纸的左半边;

  在这些文字之前加上一句话:“我的大脑告诉我的是……”

  在右半边写上一句话:“我想知道我的心智能告诉我什么……”

  而后尽量在右半边的这句话之下接着写下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得越多越好……

  这个简单的方法会使一个人一下子进入“元认知”状态(metacognition)。我们能思考,是因为我们有“认知能力”,而能够意识到我们在思考,那就是“元认知能力”——目前我们还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测试其它动物是否具备这种能力;但我们确切知道的是“并非所有人都有这种能力”;更进一步,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也并不总是可以自如地使用这种能力。

  当我们把想法写出来,然后在此之前加上“我的大脑告诉我的是……”这句话的那一瞬间,我们开始不由自主地区分“冲动”和“心智”,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瞬间我们开始意识到冲动的存在以及思考的必要。这方法无比简单,却在实际生活中无比重要。许多人一生真的都是在“跟着感觉走”,最终吃了大亏都毫无察觉。而一旦开始习惯这种方法,渐渐地就不再必须在纸上罗列,而是“凭直觉”就知道自己应该“再想想”——于是,一切都开始不一样起来。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