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认知疗法
认知,是指认识活动或过程,即人对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识或对一件事情的见解等。容易产生抑郁的人,一般是在应对外部世界的过程中遭受过失败,有过失败的体验。本来这是十分正常的遭遇,但有些人往往把失败感人为地扩大,看成是永久不变的、无可挽回的事件,并进而对自己做出不合逻辑的推理,把失败归于自己的无能或平庸,毫无道理地自我贬低和指责,认为自己毫无价值,对别人也不会有任何帮助,与其活在世上无所作为,还不如趁早死了算了。这种对自我的否定性解释,对外界的否定性经验,对未来的否定性绝望,就是抑郁症患者的基本认知模式。
认知疗法的三项原则是:①你的一切情绪,都是你的思想或认识所产生的,“你目前的思想状况怎样,你也就感觉怎样。”②当你感到抑郁时,是因为你的思想完全被“消极情绪”所控制,整个世界好像在黑暗的阴影笼罩之下。你往往相信事实正如你所想象的那样糟糕。⑧消极思怨几乎总是带有严重的歪曲性,它几乎是你一切痛苦的唯一原因。
当人们感到沮丧时,可以根据下面10个方面去分析思考,将会发觉这是在愚弄自己:①绝对化的思想。即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径渭分明的,好像一个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偶尔得了一次“良”,于是便认为自己是彻底的失败者。这种思想“会使你无休止地怀疑自己,认为不论做什么总不会及格。”②过于普遍化。由于有过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就认为在别的事上也会同样倒霉。如一个羞怯的男青年邀一个姑娘约会,被拒绝后,他对自己说:“我永远也得不到约会了,我终生将是孤独和悲惨的。”③精神过虑。只看到事物的消极一面,脑海中总是想着它,好像戴上了一个特殊镜片的眼镜,把一切积极的东西全都过滤了。于是患者很快得出结论,认为每件事都是消极的。④自我轻视。看到周围佼佼者的许多长处,可自己的一些愿望却无力实现,因而产生自卑心理,遇事总想着自己不行。⑤武断地乱下结论。光设想别人瞧不起自己,但不去检验设想正确与否,展望未来,尽是灾难。⑥放大与缩小。即把自己的缺点放大,优点缩小,歪曲本来面目。⑦情感上的推论。“我感到内疚,因为我一定干了坏事”,自己的感情似乎就是思想的根据。⑧应该论。“我应该做这件事”或“我必须做那件事”,都是你感到内疚的思想,它们不能使你去实干一件事。⑨乱戴帽子。如果你选择并为之努力的目的达不到,于是就想“我是个失败的人”,而不去想“我选择错了”。⑩个人化。总是想“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别人干什么,都是我一人的过失。”总有个“责任问题缠绕着你。”
针对上述情况,患者可以这样去改变认识:自己的感觉不是事实;自己能对付;不要以自己的成就作为看待自己的根据。自我评价是认知疗法的主要内容,如果自己更加喜欢自己一些,就会感觉好些。
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要采取一些技巧。如,对于对什么事都缺乏兴趣,认为任何事都难以成功而干脆什么事也不做的人,使用“积极工作计划”,帮助病人制定一个日常生活工作表,以提高和激发病人的兴趣;而做计划本身,就已经使病人开始关心自己的日常生活,无形中就改变了生活态度。亦可采用“逐步指定工作”的方法,即让病人以实际的行动变化,证明自己有能力做事,从而转变消极态度。
因此,认知行为疗法是以正本清源的态度,着力于病人错误认知的改善,重在去除支配病人不健康情绪及不良适应行为产生的认识根源。需要强调的是,认知行为疗法不能缺少病人的主观努力,同时其他的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