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型梦游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在梦游前,患者出现癔症的相关症状。
梦游的方式五花八门,既有寻常的,又有离奇的。有的梦游症患者在熟睡之后,会不由自主地从床上突然爬起来胡说几句;甚至有条不紊地穿好衣服,烧起饭来;或跑到外面兜了一圈后,又回来睡在床上,待到次日醒来却对夜间发生的事毫无印象。
研究表明,癔症性梦游主要是人的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大脑的活动,包括“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通常,人在睡眠时,大脑皮质的细胞都处于抑制状态之中。倘若这时有一组或几组支配运动的神经细胞仍然处于兴奋状态,就会产生梦游。梦游行动的范围往往是梦游者平时最熟悉的环境以及经常反复做的动作。
梦游常常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对梦游现象十分惊奇,常人认为,梦游者大概像瞎子一样四处乱撞,其实梦游者眼睛是半开或全睁着的,他们走路姿势与平时一样。
常人有一种偏见,认为不可随便去喊醒梦游者,因为梦游者忽然惊醒会吓疯的。事实上,梦游者很难被唤醒,即使被唤醒了,他也不会发疯,只是感到迷惑不解而已。梦游者很少做越出常规的事,梦游时也极少作出伤害性的进攻行为。梦游者有时由于注意力分散偶尔会跌倒碰伤。
有人认为梦游事实上是在做梦,可心理学家观察到:梦游往往发生在做梦很少的非快速眼动期。
据统计,梦游者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到6%,其中大多是儿童和男性,尤其是那些活泼与富有想象力的儿童,大多都出现过数次。而患有梦游症的成年人大多是从儿童时代遗留下来的。如果将仅出现一次梦游的儿童也算进去,梦游的出现率约25%。一般来说,儿童梦游不算什么大毛病。相比之下,成人梦游则少得多了,但成人梦游则是一种病态行为。
梦游,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多于成人,多在15岁以前发生。这可能与儿童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大脑皮层抑制功能不足有关。梦游多在心理上受强烈刺激后发生,有家族倾向,有一半到成年后自然消失。
梦游是一种与睡眠有关的脑功能障碍。在正常情况下,在眼球快速运动阶段的睡眠中,大脑会传递行动指令给肌肉运动系统,如梦见火灾,大脑就命令双脚拼命地快跑。但人还有一种阴断机制,能在睡眠时不让信号传递到肌肉运动系统而使人能安稳地睡在床上。但若这种机制失调,人就会有行动,出现梦游现象。
我们所见的梦游大多发生在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阶段,在脑电图上属无梦睡眠。梦游者的躯体方面是睡着的,而感官方面却是部分睡着;大脑皮层广泛处于抑制状态,但还有孤立的兴奋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