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厕所墙上看见这样的打油诗: 「來匆匆,去沖沖,不亦快哉」。的确,解完小便后,释放体內蓄存的压力,确是令人神清气爽。但是一天若要解十几次,甚至二、三十次,连半夜也不得安睡,非得爬起來上厕所,就不是件愉快的事了。工作受到干扰,连社交、日常生活也深受影响,因为每次与朋友出门逛街或是旅行,就得频频找厕所,大绍游兴;渐渐的,世界也越來越封闭了。 尿频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膀胱发炎,此外,如尿路結石,膀胱肿瘤,前列腺肥大,都可能引起尿频。但是有许多患者,即使经过完整检查,沒有以上疾病,卻依然为尿频所苦,这样恼人的症状,可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所引起的。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特点为:尿频(二十四小时內小便次数大于8次),尿急迫感,以及急迫性尿失禁(无法控制排尿的急迫感而漏尿),也就是膀胱储尿的功能变差。 「你能不能忍耐看看呢?也就是说,憋一会儿。」我试着问患者。她今年二十岁,一天要尿二十三次,严重的時候,半个小時就要上一次厕所。 「憋尿?那怎么可能!」她睁大眼睛,彷彿这样的建议不可思议。「才忍一会儿,下腹部就好胀,浑身都不对劲,一定要去上厕所才行啊!而且,每个医生都告诉我,不能憋尿。」 的确,医师不建议憋尿,但这是针对一般膀胱容量正常(约350至500ml)的人而言,例如:长达六、七个小时刻意不去上厕所,容易导致膀胱细菌感染;而「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卻是膀胱在未达正常容量时,引发强烈收缩,像上述那位小姐,若沒有马上「解放」,就会浑身不自在,这个时候,你已经不是「膀胱的主人」,反而被膀胱支配了。 要怎样才能成为「膀胱的主人」?对尿频的治疗,传统上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药物多少有副作用,如口干、舌躁、便秘等,常让患者却步,且必須长期服药,一旦停药,症状会反复。除了药物外,「电刺激」与「盆底肌肉训练」对于膀胱过度活动症也有疗效。「电刺激」是利用特殊的仪器以低频率电流刺激骨盆底神经,用以降低膀胱敏感度,扩大膀胱容积,进而改善尿频症狀。日本Chiba 大学医学院Yamanishi 等人在2000年「泌尿學」杂志(Urology)发表以「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成果,发現59%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以尿流动力学检查(cystometry)证实,经过「电刺激」治疗的患者膀胱容积确实有增加,进而改善尿频症狀。 而「骨盆底肌肉训练」,也就是「凯格尔运动」,传统上,它用于防治压力性尿失禁,而同樣的訓練,患者如能巧妙的运用骨盆底肌肉收缩的动作,反覆收放,也能改善尿频。还可以使用「生物反馈仪」作为辅助工具,提升骨盆底肌肉训练的动机。值得一提的是:「电刺激」与「骨盆底肌肉训练」不仅对排尿有效,对于「压力性尿失禁」,也有非常好的效果。然而,任何治疗都需要恒心与耐心,不能期盼有立即或「神奇」的效果。唯有膀胱「收放自如」,才能作膀胱真正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