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的生理病理过程:
人的排尿过程是:从肾脏分解排泄的多余水分、电解质、体内垃圾、体内细胞的代谢产物等的混合液体尿液逐渐贮存到膀胱,当膀胱达到一定的容量,尿液的压力刺激位于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由压力感受器发出的排尿信号经周围神经系统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经分析处理后适时发出排尿指令,该指令到达膀胱,引起尿道括约肌松驰、逼尿肌收缩,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从这一生理过程看,倘若神经系统损害,或膀胱等相关器官有占位性病变均可引起异常排尿即遗尿症。这种遗尿症不分白天夜晚、床上或非床上、清醒或清醒状态均可发生,且往往伴随其它病变同时出现。尿床则不同:其一, 尿床是在睡眠状态,是在当事人无知觉的情况下排出尿液在床上;其二,尿床一般不伴随其它典型的神经系统病变或占位性病变体征;其三,尿床患者的理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据此分析,尿床仅仅是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或神经功能不协调所致。比如膀胱的压力感受器反应阈偏低,导致患者膀胱贮有少量尿液时,即可引起压力感受发出排尿信号引起排尿,因此患者有尿量少、排尿次数频繁等表现。患者排尿中枢兴奋抑制功能紊乱,患者常有梦中排尿或起床时视力模糊、辨不清方向等表现。一般人在睡眠状态下,泌尿系统的工作应当处在低迷状态,而尿床患者则往往相反,泌尿系统仍在兴奋工作中。
遗尿症的行为疗法:对于遗尿儿童,除了按摩治疗外,还可以采用行为疗法。
①排尿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数1~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②忍尿训练: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他有小便感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30分钟,每日训练1~2次,让膀胱有胀满感,使孩子控制排尿。
③定时训练:白天定时让孩子解小便,家长可在以往晚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把孩子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叫其洗脸让神志清醒的状态,把尿排尽,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
④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尿床后应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
⑤总结记录: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尿床的原因、次数,在日程表上对尿床、不尿床都作个记号,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