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泌尿 >> 肾脏疾病 >> 肾移植 >> 预防保健 >> 正文

肾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


日期: 2012 - 09 - 07   作者: pwl   来源: 中国导医网   责编: pwl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肾移植和血液透析作为一种成功的治疗手段,挽救了不少肾功能不全病人的垂危的生命。但是,依靠人工器械或人队脏器来维持生命,也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问题。

  肾移植和血液透析作为一种成功的治疗手段,挽救了不少肾功能不全病人的垂危的生命。但是,依靠人工器械或人队脏器来维持生命,也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问题。

  一、透析病人的心理

  (一)心理表现

  1、矛盾心理健康与疾病的矛盾,生存与死亡的矛盾是透析病人面临的现实。因实不透析对患者来说意味着死亡;有透析机器的支持,就可以象正常人一样地生活。

  2、人格解体由于对人工肾的依赖,有的病人觉得自己是一个支离破碎、不完整的机体;有的病人无意识地认为自己已经机器化,成为人工肾的一部分;或者将机器人格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3、抑郁是透析病人最常见的心理反应。美国对127个透件治疗中心的3478名病人的三年随访调查表明,有20(0、63%)自杀;22人主动停止治疗而死,两者相加约1、3%,远大于正常人群中的自杀死亡率(0、01%),还有117名病人因不遵守医嘱,未执行治疗计划而致死,加上这一项,使死亡率上升到4、6%,另外,还有17人自杀未遂,4人死于意外事故,107人曾发生过意外,但未造成严重后果。以上情况说明,人工肾所致抑郁的后果的严重性。Collin等也报道,透析病人的自杀率为年龄、性别相同的非透析人群的5-20倍。心理测验发现,透析病人的抑郁症评分与精神病病人似。病人的抑郁是“丧失”的后果。如肾功能丧失、家庭稳定丧失、经济保障及生命安全感受到威胁,表现为自暴自弃、不遵医嘱、不按规定食谱进餐,一旦出现病人拒绝透析,往往就是自杀的先兆, 应积极进行抗抑郁治疗

  4、透析及肾移植前病人的心理表现发现有三种类型:①过高要求 ②自命不凡③猜疑。

  (二)心理适应过程

  病人对透析的适应过程是逐渐的。Kimpell(1981)将其归为三期:

  1、第一期(中毒期)病人处于严重中毒状态。表现为疲劳、淡漠、注意力不能集中、抑郁及情绪不稳定,这是由于尿毒症的各种代谢紊乱所引起。

  2、第二期(蜜月期)第一次透析后发生,可持续1~3周。在此期间,由于血液尿素氮降低,电解质紊乱的改善而达到生理平衡。精神方面,淡漠减轻,健康感觉增加,有时呈欣快状态。随着病人察觉到这是透析疚并逐渐调整其社会及职业活动时,此期即告终止,在此期间可有暂时焦虑发作。

  3、第三期(平衡期)病人对透析的迷恋消失,不现实的是勇气减退。约在第3周到第3个月期间发生。病人躯体衰弱,常有焦虑、有时抑郁,存在着对机器依赖及对人(医生)依赖的矛盾冲突。体验到与透析有关的呕吐发作与头痛。意识方面有明显而迅速的改变,即病人从相对冷漠转变为高度警惕和警戒,这是电解质紊乱纠正所致,脑电图也转为常。这种改变易被忽视。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