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男科 >> 性功能障碍 >> 不射精 >> 正文

不射精的病因、诊断、治疗与预防


日期: 2006 - 09 - 06   作者:   来源: 大中华健康网   责编: 心系飞扬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www.999120.net

  概述:

  不射精是指在正常性刺激下不能随意射精,也无情欲高潮。临床上常见的多是精神性不射精症,患者在睡眠中可发生遗精,有时手淫也能射精,多数在性交进行至一定时间后以萎软告终,有的则持续勃起至体力耗竭而未能射精。

  病因:

  1、功能性不射精多有遗粗史和非性交状态下射精史。

  (1)性知识缺乏:往往是由于缺乏婚前性教育,不懂性交过程,而在性交时体位不当或不知道阴茎在阴道内需进行频率较快、幅度较大的持续摩擦,使阴茎的刺激强度不够,而不能射精。或错误认为性生活是污秽、肮脏而抑制性欲,致使性兴奋不够而不能射精。

  (2)心理因素:常见于新婚时的紧张情绪,过度担心手淫的危害而致忧虑和紧张;对配偶缺乏感情或夫妻生活不和谐;家庭过于拥挤嘈杂,使性交时注意力不集中,或害怕弄出声响,以致使阴茎摩擦的刺激强度不够等而引起不能射精。男女双方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担心性交时疼痛而限制阴茎的摩擦,女方对男方的冷遇等恶性刺激,均可使男子的性冲动受挫而致不射精。

  (3)射精衰竭症:是指男子过度纵欲、频繁性交射精,致使射精中枢处于疲劳衰竭状态而不能射精。

  2、器质性不射精多有神经、内分泌疾病或手术、创伤史。

  (1)神经系统病变与损伤:大脑侧叶的疾病或手术切除;腰交感神经节损伤或手术切除;各种原因所致的脊髓损伤;盆腔手术,如前列腺摘除或根治、直肠癌根治术等,引起了神经系统损伤,使射精功能失调而不射精。

  (2)内分泌异常:主要见于垂体、性腺、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

  (3)阴茎本身疾病:包皮过长、包皮口狭窄使性交时嵌顿,产生疼痛而使性交中断。包茎由于包皮遮盖龟头,使摩擦产生的刺激减弱,达不到射精"阈值"。此外,阴茎龟头炎症、过敏等不能耐受来回摩擦而不射精。

  (4)药物性因素:许多药物可引起射精功能障碍,如镇静剂、安眠药使神经的兴奋性降低,性兴奋亦受到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胍乙啶、酚噻嗪类)。抗雄性药(醋酸环丙氯地孕酮等)。均可对射精产生抑制作用,此影响射精的程度多与用药量大小和用药时间长短有关,用药量大且时间长,影响就越大,但多半于停药后可逆转。

  (5)毒物因素:慢性酒精中毒,尼古丁中毒以及吗啡、可卡因、可待因中毒等均能使中毒者性能力低下而引起不射精。

  临床表现:

  器质性病变引起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射精;若同房射精不能,同房后出现遗精,此乃精神心理因素所致,即所谓功能性不射精。

  功能性不射精者,有时可追溯到某种特殊的精神创伤。如婚前手淫,初次性交时发生性交痛,有时为性交方法不当,阴茎插入阴道后不做上下提插的动作。

  诊断:

  主要依靠询问病史,配合体检及其它化验,应区分器质性不射精和精神性不射精。有元药物作用和其它烟酒嗜好影响,夫妻感情,外界环境压力等,均需考虑在内。

  预防:

  儿童时期不要挫伤性心理的正常发展;中学时期上好生理卫生课,加以科学的教育与疏导,使青年们能保护自己从青春期向成人过渡。

  根据不同对象作好婚前教育和指导工作,包括有效的避孕措施和简单的生育理论。通过良奸的性功能障碍预防,不射精的发病率必将大为减少。

  治疗:

  尚无特效疗法,应重视精神疗法。

  ①精神疗法应保持乐观精神,消除焦虑急躁情绪;女方密切配合,不要提出射精要求,以减少男方紧张心理;掌握正确的性交方式和适当的性交频率。

  ②药物治疗并非理想,可适当使用雄性激素协助治疗。

  ③局部处理女方用手拨弄男方阴茎,当男方感到快要射精时再插入阴道,每可达到射精;女方用手托男方阴囊(睾丸),并压向耻骨联合,可促进性高潮到来而射精。

  ④中药治疗均需辩论施治。


 ·  男人不射精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  男性不射精的自我保健方法
 ·  男人原发性不射精的原因有哪些?
 ·  胡思乱想会引起男性不射精症
 ·  男人不射精的五大因素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