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南京的梅雨季节,天气异常闷热,医院内接诊的脑中风患者多了起来,而医生发现,早晨6点和中午12点是脑中风高发的时段。 南京市中医院脑血管病科的医生为会员们进行了夏日保健讲座。该院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医生李继英教授介绍,中午12点后,室外的温度较高,当温度上升到32℃以上时,人的体温主要靠出汗来调节,大量出汗将严重消耗体液,若不注意及时补水或补水不足,血液会浓缩,血小板易于凝聚,血流会变慢,易形成血栓,血栓若堵住了营养大脑的颈总动脉,大脑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清晨醒来后,由于人体血液黏度高,老年人会因血容量不足和血黏度增高诱发缺血性中风。
针对时令特点,李继英教授建议脑血管病患者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控温防暑,定时监测、稳定血压;二是合理饮食,及时饮水补液;三是适当运动,包括加强脑力锻炼的冥想放松、阅读思考和增强体力的有氧运动,四是午睡小憩;五是识别先兆:如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呕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