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患病虽然危害不大,但是很有可能会诱发其他的疾病,带来大麻烦。“小中风的诊断一直是个难题,一方面是患者的疾病意识偏低,另一方面在诊断上,由于疾病定义中对症状持续时间的限制,客观上造成了部分患者被漏诊或误诊。此次共识更新版推荐的组织学概念更接近该疾病的本质,在临床上存在的漏诊误诊现象有望得以显著改善。同时,《更新版》也根据我国医院的现实情况进行了不同的操作建议,增加了操作的可行性。”
此外,提高患者的疾病意识对于小中风的及时诊断也很重要。王教授特别提醒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一旦出现一过性头晕、一过性头痛、一过性视物不清、一过性言语不利、一过性肢体麻木等“五个一过”症状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就医,把握住治疗的最佳时机。
早期干预 杜绝“小中风”惹出的大麻烦
小中风是中风的预警器。小中风发病后的2-7天内为中风的高风险期,研究表明,患者7天内的中风风险可高达10%。尽早启动小中风的评估和二级预防,可将患者的中风风险降低80%。《2011年加拿大抗血小板指南》新增的小中风治疗推荐,明确指出在小中风早期需采取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
然而,目前我国小中风治疗领域的低估现象严重,小中风患者的住院率仅约为6%,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比例。非住院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也亟待提高。
危险分层是有效治疗的第一步。常用的小中风危险分层工具为ABCD评分系统,其中ABCD2评分能很好的预测短期卒中的风险。《共识更新版》建议,新发小中风患者按“急症”处理,如果患者在症状发作72小时内,其ABCD2评分≥3分,就应入院治疗。
“提高患者对于小中风治疗的重视,临床医生起着重要作用。医生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帮助患者更好的认识小中风可能造成的大麻烦,理解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最大程度上避免中风的发生。”
抗血小板治疗 抵御中风后复发威胁
小中风后发生中风,无疑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负担。而且,有过中风史的患者又有着极高的复发风险,据统计,中风后 5年内复发率高达50%左右。而中风一旦复发,将导致更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对此医生表示,一旦小中风后发生中风应积极配合医生,坚持规范化治疗,而其中抗血小板治疗是中风后预防复发的核心治疗方案。王拥军教授说:“中风二级预防是一场持久战,对医生和患者来说,手中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抗血小板治疗,尤其对于高危患者,应长期坚持更强而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波立维®预防中风再发。”
导医网的医生提醒:坚持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积极控制中风的危险因素,包括降血压、降血脂,有规律的锻炼身体,吸烟者一定要戒烟等。有效治疗辅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远离中风复发的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