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神经 >> 中风 >> 正文

中医里的中风


日期: 2012 - 10 - 15   作者:   来源: 中国导医网   责编: gj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脑血管病又称卒中或中风,是因为脑局部供血障碍所引起的神经机能丧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它包括颅内动脉、静脉和静脉安疾病,其共性是起病急,几小时达高峰,少数2—3日,常有失语、偏瘫、肢麻、眩晕、意识障碍等。

  脑血管病又称卒中或中风,是因为脑局部供血障碍所引起的神经机能丧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它包括颅内动脉、静脉和静脉安疾病,其共性是起病急,几小时达高峰,少数2—3日,常有失语、偏瘫、肢麻、眩晕、意识障碍等。

  我国医学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中记载有“中风”的病名,喻其发病急,变化快。东汉张仲景将中风为真中风和类中风,并闲明“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在于腑,即不识人;邪在于脏,舌即难言;吐涎液”。这是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和病的轻重,而将中风分为中络和中脏腑。前者轻,病邪尚浅.后考重,病邪较深,这说明古代对中风早已注意到临床分类的问题。

  公元6l0年隋代巢元方所著的关于中风的记载有:“风,其状忽不知人事,喉哨晓然有声.舌强不能言”。金元时代关于中风的原因方面,刘河间主张“心火暴盛”,李东垣主张“正气自虚”,而朱丹溪认为“湿痰生热”所致,都偏至于内在因素,明代张景岳更明确指出:“本病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他认为:,凡此病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成色酒过度,先伤脏之真阴”。

  可见古代早已注意到中风的内因和外因问题.而且强调内因是主要的。明代戴思恭著道”中风证、卒晕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盛,咽喉作声,或口服歪斜,或手足瘫痪.或半身不遂,或舌强不语”。他对中风的临床症状作了比较细致的描述。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论述了用活血化淤治疗淤血证的经验。并采用了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痹”血脉滞塞,肢麻不仁,半身不遂获得较好疗效并延用至。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