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间期
n PR正常值0.12~0.20秒
n 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n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n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QRS波群1
一. 时限: 0.06 ~ 0.10秒,<0.12秒
二. 波形:根据主波方向和有无Q(q)波
n I、II、V4 ~ V6导联主波:向上
n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n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n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n Ⅰ、Ⅱ、avF、V4~V6导联不应有Q波(可有q波)
n V1至V6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n Q波小于 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
QRS波群2
一. 电压:
n 至少一个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5mV
n 至少一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8mV
n Rv5<2.5mv,RavL<1.2mV,RavF<2.0mV
RI<1.5mV,Rv5+Sv1<3.5(女)
Rv5+Sv1< 4.0mV(男)
n Rv1<1.0mV,Rv1+Sv5<1.2mV
RavR<0.5mV
n Q波 < ¼ R波(同导联)
QRS波群3
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概念:QRS起点到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时限: (在V1、V2) ≤0.04s, (在V5、V6) ≤0.05s
J点
一.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二. 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
ST段
一. ST段一般位于等电线上,无明显偏移
二. 偏移正常范围:
n 所有导联ST段下移≤0.05mV
n 所有肢导联及V4-V6导联ST抬高≤0.1mV
n V1-V2导联ST段抬高≤0.3mV
n V3导联ST段抬高≤0.5mV
T波
一. 形态:两支不对称,上升支平缓,下降支陡
二. 方向:I、II、V3-V6导联直立,avR倒置,其余可直立、平坦、倒置、双相
一. 振幅:QRS波群直立的导联,T波电压应超过同一导联R波的十分之一
QT间期
一. 正常范围:约0.32-0.44秒
二. 校正Q-T间期(QTc)= QT/RR1/2
三. 临床意义:代表心室除极、复极的时间总和
U波
一. 心室除极后电位,心室后继电位,机理不清
二. 异常U波为心室复极异常
三. 正常人可无U波
n 如有应较低小,一般 V3~V4导联较明显
n 电压、时间应显著小于T波
n U波必须直立
四. 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心率较快;在10岁以后,成人心率;P波时限较短(儿童<0.09s);QRS呈右室优势;T波变异较大
老年人心电图的特点:异常心电图较多;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ST-T改变、心室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