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心血管 >> 先天性心脏病 >> 正文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健康残酷“杀手”


日期: 2012 - 05 - 03   作者:   来源: 中国导医网   责编: kn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据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6个患先天性心脏病。按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病儿出生。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儿童及成人健康与生命的残酷“杀手”。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些较严重的先心病患儿的寿命比较短。我国每年出生的婴儿约有7‰至11‰为先天性心血管异常,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不幸和深重的负担。据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6个患先天性心脏病。按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病儿出生。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儿童及成人健康与生命的残酷“杀手”。

  胎儿为什么会患上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还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怎么就会患上先天性心脏病呢?据医生介绍: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危害

  先心病对患儿的危害是巨大的,主要表现为:

  1. 出现机体组织器官供血障碍,造成组织缺氧,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2. 造成肺部血流增加,容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

  3. 血流动力学异常可加重心脏负担,发生心力衰竭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4. 心脏结构异常可造成局部心内膜结构受损,容易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5. 造成心理伤害,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给家庭的幸福生活蒙上阴影。

  七种高危因素可致胎儿心脏发育畸形

  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可致胎儿心脏发育畸形的高危因素有以下七种:

  1. 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遗传史

  兄弟姐妹同时患先心病、父母与子女同时患先心病的情况颇不少见了,而且其疾病性质甚为近似。若母亲所生的第一胎患有先心病,第二胎患病的可能性为2%左右;若连续两胎皆为先心病者,再生的先心病儿可能增至10%。若母亲患有先心病,第二代患先病的危险性为10%。

  2. 近亲婚配

  近亲婚配是使胎儿致畸而发生先心病的高危因素。

  3. 妊娠早期受到辐射

  妊娠早期受到放射性物质如X射线、同位素等过量照射。

  4. 药物因素

  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致畸药物,如锂、苯妥英钠或类固醇等,都可导致胎儿先心病的患病率达到2%。

  5. 糖尿病

  孕妇患有糖尿病而未经治疗和控制病情者,可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为2%,如果妊娠早期病情控制稳定,则危险性下降。

  6. 病毒感染

  妇女在怀孕最初3个月,特别是怀孕3周-8周,如遭到病毒感染,胎儿易发生心脏血管畸形。其中风疹病毒是引起胎儿先心病的主要罪魁祸首。此外,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等也往往是小儿先心病的“作案者”。

  7. 不良嗜好

  孕妇嗜好“吞云吐雾”或丈夫吸烟、妻子“被动吸烟”可使胎儿畸形或小儿先心病发生。婴儿先心病发病率,吸烟母亲所生婴儿是不吸烟母亲的二倍。夫妻“酒后同房受孕”,会使胎儿染色体发生异常,生下患酒精中毒症的婴儿,大多数伴有心脏血管异常。

  早期发现小儿先心病对优生优育至关重要。在妊娠20周-28周时,利用切面超声心脏扫描仪,即可明确发现胎儿心脏是否有“缺损”。此外,还可发现胎儿有无腹水或水肿等情况,从而推测胎儿是否患有心脏畸型。

  产前做3-4次B超可排查胎儿先心病

  医生指出:孕妇产前进行胎儿超声心动检查,可以排除胎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可能,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不能忽略。那么,查胎儿先天缺陷,该做几次B超?

  医生指出,孕妇在怀孕24周之前就能查出胎儿是否有心脏方面的致命缺陷。正常情况下,孕妇在整个孕期要做3-4次B超:

  第一次是在怀孕1个多月时,可以通过B超看看是否有宫外孕的情况。

  第二次是在怀孕11-13周时,做一次NT(颈项透明层)检查。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彩超看看胎儿脖子皮肤的厚度。目的是为了诊断染色体疾病和多种原因造成的胎儿异常。以往的研究发现,在怀孕11-13周期间,如果胎儿是唐氏儿或者是心脏发育不好的话,颈项透明层会增厚。越厚,胎儿异常的概率越大。这时,还能确定怀的是单胎还是多胎,并可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等。因为此阶段胎儿B超多项指标误差较小,便于核对孕龄。

  第三次是在怀孕22-24周时,做一次系统畸形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彩超检查。除了能发现脑积水、脊柱裂、胎儿肢体畸形等问题外,这时胎儿的生长达到一定水平,心脏显示的图像最佳,是做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最佳时期。如果时间过晚,孩子骨骼的发育会对心脏显像造成干扰,且在孕晚期,孕妇羊水较少,对检查图像的质量也会有影响。

  一般情况下,一个详细完整的胎儿心脏彩超检查大约需要20-40分钟。只要将超声波探头置于孕妇腹部,对胎儿单心室、大血管异常、房室瓣畸形、主动脉闭锁、肺动脉闭锁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都能做出早期诊断。如果胎儿问题严重,就及时中止妊娠;如果是小问题,医生则会建议4-6周后复查。

  最后一次则是在32周以后,分娩以前。这时主要看有否脐带绕颈、羊水量是否正常、胎位是否适合顺产等。

  若查出孩子患有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出生后只要及时治疗就能和正常孩子一样。而中等难度的先天性心脏病,孩子只要进行一次心脏手术也能治好,不会影响以后的生活。这样的孩子,医生一般不建议中止妊娠。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的缺陷只在母体中才有,一旦出生便完全健康了。比如一些胎儿的心律失常,是因为它在母体中时,心脏的卵园孔瓣是打开的,而在他被母体分娩出时,瓣膜会自动闭合,孩子从此一切正常。这类胎儿关键看他是否能熬到36周。

  高危孕妇应特别注意

  高危人群所生新生儿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0倍多。高危人群包括高龄产妇、曾生产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产妇、有吸烟喝酒习惯的产妇以及接触过有害物质的产妇。

  我国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7‰,据了解,高危人群所生新生儿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0倍多。高危人群包括高龄产妇、曾生产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产妇、有吸烟喝酒习惯的产妇以及接触过有害物质的产妇,她们都应尽早到当地医院进行针对性产检。

  医生强调,有家族遗传史或高龄的孕妇应特别注意几点:

  1. 遗传咨询

  在妊娠16~20周可抽母血作一些血液激素的测定,筛查出染色体病和神经管畸形的高风险者。对于染色体病高风险者可进一步作羊水染色体检查。神经管缺陷高风险者可多次B超确诊。为了正确分析血液检查结果,首先要根据末次月经和B超正确估计出孕周。

  2. 出生缺陷筛查

  要在妊娠中期和晚期各做一次B超,检查出大的或重要器官的畸形,如神经管畸形、心脏畸形等。

  3. 健康检查

  高龄孕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多,一定要认真检查、及时治疗。

  孕妇多吃维他命A可防胎儿先心病

  有资料表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高达 0. 8%― 1% ,中国每年有15万名患者有各类先心病的儿童出生。由于大多数先心病为多基因致病,其发病机理极为复杂,至今尚未解谜,使早期监测和预防先心病十分困难。著名儿科医生桂永浩教授经过数年研究,证实孕妇缺乏维生素A是导致胎儿患心先病的主要原因,并首次提出胚胎早期心脏出现流入或流出道返流信号是先天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特征性讯号,即胚胎期心脏发育一旦在超声心动图上出现流入或流出道返流,便可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此项发现已在临床实验上得到证实。桂教授指出,孕期注意营养均衡,食物中摄入足够的天然维生素A ,有助于预防宝宝发生先心病。

  及早发现:小儿先心病8大早期报警

  先心病不像其他的先天性残疾患儿那样,容易被发现,有不少患儿家长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患有此病,到发现时常常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在孩子降生后,父母或看护人一定要注意观察,学会分辨。

  医生指导说,患病婴儿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如不停地大哭、莫名其妙地躁动不安等,而且很难被“安抚”下来。不要以为这是婴儿“不懂事”,这些行为预示着他们的心脏可能有问题。平时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1. 经常感冒,反复出现支气管炎肺炎

  2. 喂奶困难或婴儿拒食、呛咳,常出现吃吃停停、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憋气等。

  3. 皮肤持续地出现紫绀,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

  4. 能走路的孩子,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蹲踞现象)。

  5. 较年长的小儿手指及脚趾末节粗大、颜色变暗。

  6. 儿童诉说易疲乏,体力较差,平素多汗、口周发青、咯血。

  7. 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8. 孩子出现胸痛、晕厥。


 ·  为什么会出现儿童恐惧症?
 ·  怎么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复发?
 ·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运动建议
 ·  儿童癫痫会有哪些影响?
 ·  预防儿童恐惧症的措施有哪些?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