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亚健康 >> 亚健康病因 >> 正文

亚健康,向高三袭来


日期: 2007 - 02 - 25   作者:   来源: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高三“流行”亚健康

亚健康心理是指上班族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出现了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烦躁焦虑等心理状态,有这种心理的上班族虽未患病,但已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

亚健康心理本是从上班族身上提出的一个健康概念,现在却向高三袭来。

高中学生一进入高三,就生活在大压力、快节奏、反复的自我认知、反省的环境中。不断的考试,不断的自我分析,使高三学生处于高度身心疲惫的亚健康状态。而且,紧张的学习,沉重的心理压力,极度的疲劳困倦,有时使高三学生失去了对学业的主动把握。

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半数高三学生受心理亚健康侵袭。上海某重点中学对本校及其他学校150名高三学生进行调查,有75.66%的学生自诉疲劳至极,63.82%的学生声称在高三学习重复中没有新的收获而心生厌倦,39.47%的学生每到考前就会焦虑不安。尽管多数学生丝毫没有放松高考复习,但60%的学生坦言学习情绪始终无法高涨,最令人不解的是,无名的火气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从高三学生对高三学习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关于亚健康心理的影子。

高三过来人如是说——

高三要连白加夜地读书做习题,无边的练习,无休止的考试,让所有从高三走过来的学生都感到恐怖。高三学生常把以前的“七月”说成是“黑色的七月”,而七月的七八九这三天说成是“黑色七月”中最黑暗的三天!而2003年高考时间改在六月,高三的学生说:“今年的六月是黑色的,六月的七八九十是最黑的四天。”一位落榜的学生说:“每年一到那两三天,我就会有莫名的心悸。”

高三在读生这样说——

我们处于这样的高三环境中:每天五点钟电铃就响彻云霄,接下来就是值班老师哨子的鸣叫,然后就是呼呼地起床,哗哗的水声。15分钟之后,教室里白亮亮的灯光便从窗子里倒了出来。教室里人是满满的,倒记时牌上的字是红红的。到7点的时候,电铃又响了,于是大家纷纷涌了出来。跑步上厕所的,跑步上食堂的,早饭必须在25分钟完成。学校的大门是紧紧锁着的,上面有一个红底白字的横幅:“距2003年高考还有58天”,两边还有一幅对子:“不下地狱,难登天堂”。

我们在高三进行亚健康心理调查时,让高三学生用一句话给高三下定义。高三学生大都这样说“高三是黑色的”,“高三简直就像一所文化地狱”,“高三是大学的炼钢炉”,“高三是让人发狂的魔鬼”。从高三学生的自我表白来看,他们对高三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我们认为,如果亚健康问题短期内不能消除,恶劣的心理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

亚健康:来自人际交往

如果有了良好的高考复习关系,高三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合作活动等就会变得相当容易。

事实上,有的学校却是从破坏人际交往开始高三安排的。高三一开始,每个学校都会对教师进行大面积的调整,有的甚至将原来三分之二的高二教师换下去,校长用自己认为信得过的“把关者”来接替。事实上,部分高三学生对高二教师十分依恋,甚至认为相当不错,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就不能教高三了呢?于是,学生由对面前的高三教师的不理解、不信任,发展到产生对抗心理。

在不断的考试中,高三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护,在教师那儿、在学校里面产生安全感。当高三教师自以为多年带高三而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高三学生就会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产生了压抑感和消极情绪,以致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高三学生也希望在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渴望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但频繁的“动态管理”,不时的分层分班,使高三学生原有的同学关系被破坏。面对新的班集体,高三学生多少有些不适——好好的一班同学怎么就被分开了呢?事实上,这种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分班,导致了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不融洽,甚至紧张。

一位高三学生感叹说:“在新的班级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心里真的感到好孤独。”成绩好的学生一学期下来连本班同学的名字都叫不出来,生活的轨迹就是家门——校门——班门,没有人际交往的空间!由于高三学生专注学习,正常的交往不够,个别学生因竞争对手成绩的提高又易引发猜疑、妒忌等不良心理。

高三学生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当前也显得比较突出。高三学生和父母之间的问题就是时间和分数的问题。据我们的调查,家长最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在应该学习的时间你学了没有。如果没有学习,家长便要督促;如果模拟考试分数不理想,家长就会以此为由反复批评。

当学生用了很大功夫而成绩低迷时,他们就会认为是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这是一切不幸的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有的高三学生会杀死亲生父母。所以,我们认为,和睦良好的民主家庭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的高考心理港湾,而专制式的家庭中不可能进行正常的沟通,会促使学生形成孤僻和专横的心理。

亚健康:来自考试综合症

一位高三学生说:“高三是考试的季节。高三老师们常说:‘高三在考试中永生!’高三以来每次模拟考我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害怕排名落后,要知道这会被分进差班的;害怕分数低于540分,要知道这是高考模拟考试的本科底线啊。每次考试对我都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在考试前基本都睡不好觉,一想到考试心里就非常紧张,总担心下一门依旧会失败,更可怕的是每次考试都让我想起了父母的眼光,同村人的眼光,它们似乎变成一种巨大的压力包围着我。”

模拟考分数的威胁,集体中的排名、家长的担心和自己莫名的猜测,让这位高三学生“染”上了“考试综合症”。

高三的考试分期考、月考、周考、科考。也就是说,每月五六门学科至少要考一次月考,每周要有一次周考,各学科要按照学科的进度进行一次不影响其它学科教学的学科专题考。除此之外,还有全市范围内的模拟考、诊断考、提优考、大联考和调研考等等。临近高考,还要有读卷考,就是模拟考试,还有一模二模三模四模之分。

每年各地的模拟考试一出笼,有的学校就把这些模拟试卷当作练兵的有效手段,不惜一切代价搞到,不惜一切精力组织考试、分析。我们对高三年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89.6%的高三应届生和94%的往届生感到“高考复习时间短、难度大,考试压力重”;在问到为什么而考时,学生淡淡地说:“为了让家长满意而考”,“为高考而考”。“考试给你带来什么?”高三学生大都认为高三的模拟考试给自己造成了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问题。

而考试之后还有更惊心动魄的事——动态管理。为了提高复习质量,排除复习干扰,有的学校就会按模拟考试成绩排出名次,分出好、中、差班,尽管有的学校从高三一开始分的都是平行班级,但在摸底模拟考之后就没有平等的班级存在了。一个18个班的学校就会分出8个好班——能考上一本二本的,4个中等班,其它的就是差班了。这被称为“动态管理,分层教学”。

学生在这班和那班的“动态”中得到的往往是一种人格弱化和心灵伤害。按道理应该是好班配一般的教师教,而中等和平行的班应该让经验多的好教师教,但学校做的正好相反。因为好教师教差班,常常出力不讨好;而好教师教好班,好班就会有保障。进入了高三差班,老师有时会嘲讽——有能力你上好班啊,同学也会轻视——他是差班的,甚至家长也时常埋怨孩子。差班的学生感到升学无望,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笼罩着他们。事实上,好班的学生也不容易,他可能考不好而下一次被分到中班,于是,好班学生也整天处于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而中班学生,他们处在大学和落榜之间,每次考试分析,任课教师都让他们“使劲”,他们常常感叹:“劲”如何“使”才能提高分数?

而这种“按分划班”造成的“动态”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竞争。有的班主任说:“如果不分好中差班,考上的学生可能更多。”

亚健康:来自情绪焦虑

稳定的情绪、积极良好的情绪反映,是高三学生提高成绩很重要的因素,也是高三学生心理健康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如果教师上课不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考试中不注意学生的情绪表现,在和学生谈话时不注意学生的表情成分,那么教育和教学工作就容易造成失误。

我们连续两年对高三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表明:列在前几位的心理不适分别是紧张、烦闷、烦躁。当高三学生自己付出很多,成绩不理想,生发持久的情绪低落,他们心中苦闷、身体不适、睡眠不足、不思饮食,甚至心情压抑、沮丧、无精打采、懒于参加班级联欢会,逃避参与运动会。可以说,连续的考试失败、同学间的感情失和、紧张等是高三学生情绪不适的直接诱因。

在学习中情绪波动大的高三学生,其成绩也相应地高低不定,他们会因一次考试失败、情感受挫而一蹶不振,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特别是负性情绪的控制相对较弱,个体负性情绪表现为情绪高低不定,易怒,难以驾驭自己的情感。如一次考试失败,一名高三学生很难从失利的阴影中走出,回家以后自杀;高三差班群体负性情绪又是校园集体事端的直接制造者。长期不良情绪积累太多,群体情绪一旦激发,很难受到理性与校纪校规的约束,为“朋友而战”,为“义气而战”,等情绪稳定下来,又多是后悔不及。我们看到一些学校高三学生集体打架增多,而起因多为生活中小的摩擦。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高三学生活的评价认定的“充实”感很低,负性情绪明显高于正向情绪,这和高考复习的背景很不和谐。

亚健康:来自挫折和贫困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