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亚健康 >> 饮食与保健 >> 正文

你的孩子过得快乐吗


日期: 2007 - 02 - 25   作者:   来源: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面对第1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一主题,面对我国3000万儿童青少年有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这一现实,有识之士呼吁:给孩子们多一些人文关照,少一些功利要求。

我国3000万儿童青少年有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

据新华社讯(记者朱玉)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记者从卫生部获悉: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在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如果再加上28岁或35岁以下青年人的情况,这个数字将更加触目惊心。

具体来说,我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在大学生中,16.0%~25.4%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研究表明:1984年北京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8.3%,1993年为10.9%,1998年全国12城市的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3.4%,2002年北京中关村地区部分重点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8.2%,并且主要以焦虑、抑郁等行为的增多为主。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

辽宁儿童精神障碍患者占心理危机干预门诊量半数

本报讯从辽宁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了解到的数据显示,该中心正常门诊量的50%以上竟是儿童青少年患者,许多人都已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有些人甚至丧失了正常的社交能力。

该中心副主任曲云霞分析说,儿童的精神问题主要集中在多动症患者的增多;青少年精神障碍人群的问题比较复杂,临床中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神经症患者很多。曲云霞分析说,这主要是与这部分人群学习、就业等压力的增加有关。(李发泉金昱缮)

关注精神幸福指数

据上海有关机构不久前在青少年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有5.85%接受调查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而曾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人数也达到15.23%。这是一组令人吃惊的数据,或许,这些数据不足以说明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健康现状有多么糟,但至少说明,他们的精神幸福指数并不高。

对大多数家庭而言,孩子只有一个,谁都不希望自己孩子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受到委屈。于是,从幼儿园开始,各种课程包围了孩子,考级、拿奖成为头等大事。开发智力本是好事情,但一切围绕获奖和功利转,却忽略了孩子的承受力和心理健康。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时间、兴趣完全围绕家长转,家长用“家长作风”决定孩子的发展。久之,产生情商不佳甚至心理问题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情商和非智力因素是成才的最关键因素。就算是孩子的智商得到了较好发展,情商却受到严重抑制,非智力因素受到毁灭性破坏,成为精神亚健康或精神病患者,未来事业让这样的青少年承担,实在让人担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禁止虐待儿童”。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还加入了《儿童权利国际公约》。未成年人与成人的冲突随着未成年人权利意识的增强而增加,但社会仍然把关注点放在加强理解与交流这一层面上,没有把未成年人权利上升到人权高度,进而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这种法治精神的欠缺是不应该的。

更高的精神幸福指数,是经济条件转好后多数成年人的追求。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却忽视了最应该获得高精神幸福指数的未成年人,一些人用畸形的爱,给孩子们上了一道道精神的枷锁。

但这种现象的发生,能仅仅埋怨家长吗?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