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眼科 >> 屈光系统病 >> 散光 >> 正文

有关散光内容


日期: 2017 - 06 - 26   作者:   来源: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散光是眼睛的一种屈光不正常表现,与角膜的弧度有关。有些人眼睛的角膜在某一角度区域的弧度较弯,而另一些角度区域则较扁平。造成散光的原因,就是由于角膜上的这些厚薄不匀或角膜的弯曲度不匀而使得角膜各子午线的屈折率不一致,使得经过这些子午线的光线不能聚集于同一焦点,光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称为散光。别称乱视,小儿散光,散光眼英文名称astigmatism英文别名As,Ast就诊科室眼科疾病概况科普文章 (3)科普视频目录1 病因2 临床表现3 检查4 诊断5 治疗6 预防基本信息别 称乱视,小儿散光,散光眼英文名称astigmatism英文别名As,Ast就诊科室眼科常见症状模糊,视力疲劳,头位,眼位传染性无病因规则散光多数是由于角膜先天性异态变化所致,还可能存在晶状体散光。也有些后天引起的散光,比如眼睑长针眼或粟粒肿,长期用眼姿势不良(如经常眯眼、揉眼、躺着看书等等),这样眼皮压迫角膜也会使角膜弧度改变,发生散光并使散光度数增加,另外,一些眼科手术如白内障及角膜手术也可能改变散光的度数及轴度。不规则散光主要由于角膜屈光面凹凸不平所致,如角膜溃疡、瘢痕、圆锥角膜、翼状胬肉等。临床表现1.模糊视力模糊与散光的程度和方式密切相关。有轻度散光的人视力通常正常,但在看某一距离的物体时可能出现头痛、眼疲劳和视力模糊。有严重散光眼的人视物不清和扭曲。看远看近都不很清楚,近距离工作时间稍长即眼胀头痛阅读窜行或有重影。2.视力疲劳对于视网膜上的模糊图像需要不断进行精细调节,加上视物发生扭曲,故散光眼,特别是远视散光眼患者,容易发生视力疲劳。复性远视散光眼的年轻者往往可以用调节进行弥补,根据调节程度可以形成假性单纯性远视散光、假性单纯性近视散光或假性复性近视散光。3.正常的头位和眼位双眼有高度不对称散光者,为了看得更清楚,往往采取倾斜头位而导致斜视,散光矫正后可以恢复。高度散光者看远处目标时常常眯眼,达到针孔和裂隙作用,以提高视力。通过针孔或裂隙看东西,可以减少散光对视力的影响。检查1.主观检查(1)散光表观察散光眼的主观检查可用散光表观察,初步了解被检眼的散光子午线视网膜上蒙眬的物像形状。(2)主观试镜验光主观试镜验光一般都是在客观验光之后进行。目的在两点:第一,对单眼矫正镜片准确性的主观确定。Jackson交叉圆柱镜校正散光轴向和散光度有重要的作用,达到既有最佳视力又有最舒适的视觉效果;第二,双眼视觉平衡试验,包括对普通视标、红绿色视标、立体视标等的双眼视试验。达到比较良好的双眼视觉效果。尤其是在双眼均需散光镜矫正的情况下,客观验光散光轴不在垂直或水平位,单眼试验时效果良好,但双眼视试验时,有可能出现物体变形和倾斜,视觉光学上称为空间扭曲,必须调整柱镜轴位,消除这一现象。有人认为对于双眼小角度的散光轴,柱镜轴均向邻近的水平或垂直位调整效果更好。2.客观检查(1)角膜散光检查(2)眼散光检查眼散光的客观测量也即为眼屈光不正的测量,即所谓的客观验光,临床上最为普遍使用的客观验光为电脑验光仪验光和检影镜检影验光。诊断散光诊断,低度散光者远、近视力一般正常;高度散光者远、近视力均差,视物模糊,易视疲劳;用泼拉西多氏盘及角膜曲率计检查可以发现各种散光;试戴各类型散光镜视力能增进。治疗1.规则散光可按散光类型及散光度数以不同圆柱镜矫正。2.不规则散光可配用角膜接触镜矫正。3.手术18岁以上成人的高度散光可考虑行角膜屈光手术治疗。预防1.最好3~4岁时做第一次全眼部检查,以后毎年定期眼部检查1~2次。指导幼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便用手或其化物品接触眼睛,以避免传染眼疾。看书时光线要充足,光线最好来自左后方;看书姿势要正确,并且保持在30公分至40公分之间的距离。2.选择读物时字体要清晰,不可太小。3.看电视须距离电视画面对角线的5~7倍。连续看书不超过一小时。需配眼镜者,应由医师检查后配镜。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