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疼痛联盟
恭贺中国疼痛联盟成立

眼镜蛇神经毒素镇痛机制被发现

日期: 2012 - 04 - 28 16:56:14   作者:   来源:   责编: Sean   浏览次数:

栏目关注:

( )

核心提示:

      10月26日,由中国科协和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共同推荐的一项论文研究成果,由苏州大学药理学教研室秦正红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对眼镜蛇神经毒素进行研究后,发现其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抑制炎性疼痛的作用机理。医生指出,此研究对研发无成瘾性和高效安全的镇痛新药提供了新思路。 
 
       
疼痛是多种疾病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临床上常用的镇痛药主要为阿片类强效镇痛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前者以吗啡为代表,是强镇痛药,后者以阿司匹林为代表,是弱镇痛药。但是阿片类药因成瘾性,而在临床上进行限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有比较大的局限性,易引起胃肠道出血、胃溃疡和变态反应。因此,寻求无成瘾性和高效性的镇痛药,使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秦正红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发现,眼镜蛇长链神经毒素能有效抑制的炎性疼痛反应。这一作用不会被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阻断,但能被胆碱能受体阻断剂阿托品阻断,说明神经毒素具有的抑制炎性疼痛的作用,与胆碱能密切相关,而非阿片系统对神经毒素的镇痛作用有关。这一结论在疼痛电生理研究中也被证实。 

  他们的研究还证明脊髓前角神经元、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核是神经毒素发挥镇痛作用的中枢部位,同时神经毒素对钠通道没有影响。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中国药理学报》上。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公益活动

科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