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前列腺癌中意义显著但应用受限的几种分子标记.
|
日期:
2006
-
09
-
27
作者:
来源:
放心医苑
责编:
阅读次数:
|
(BJU International 2000;86(7):869-878)
2001年2月2日 由于前列腺癌是男性的常见癌症,因此迫切需要早期检测前列腺癌的诊断工具。一项新的研究探讨了一些被认为能够提示男性前列腺癌进展的分子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其结果只是参考信息,而非最后结论。
伦敦的W.D Dunsmuir和其他大学的学者调查了156名不同分级和分期的男性前列腺癌患者。研究者将局部分期、转移情况和存活率等作为患者预后的重要评价手段,同时观察了许多已被用于鉴别肿瘤的分子标志物,包括雌激素受体(ER)、粘附分子(如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和增殖标记物(如MIB-1)。
研究者认为,MIB1, ER, cyclin D1和E-cadherin与病理分级统计学分析呈显著相关。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的T-分期和M-分期和多种分子标志物显著相关。Dunsmuir 等的研究(“Molecular markers for predicting prostate cancer stage and survival,”BJU International, 2000;86(7):869-878)曾提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发现,MIB-1、细胞周期素D1和ER是M-分期的显性预测因子,一旦将MIB-1加入则分级不再有效。MIB-1是T-分期的显性预测因子,但在此模型的分级中依然保持显著效应。”MIB-1、细胞周期素D1和ER与存活率显著相关,当研究者同时调整了MIB-1和分级后,细胞周期素D1和ER的显著性才有所折扣。其它标志物,包括肿瘤抑制基因TP53、Rb、雄激素受体和乳房癌易感基因产物BRCA2,作为肿瘤标志物对前列腺癌无价值。
研究者表示:“MIB-1, ER和细胞周期素D1能够提供不依赖肿瘤分级的预后信息,但由于它们大多数主要在病变进展期表达,因此它们真正的临床价值可能有限。没有一个在此研究中应用的标志物能够推荐用于常规组织学检查。”
|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