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纪念512地震一周年 >> 汶川地震一周年最新消息 >> 正文

地震博物馆收集“跑跑”眼镜和“情义男”摩托


日期: 2009 - 05 - 11   作者:   来源: 重庆晚报   责编: zlz   阅读次 数:
本文摘要: 汶川地震博物馆5月11日开馆,在这其中展示了很多抗震场景,“范跑跑”的眼镜和“情义男”吴家方的摩托车都在其中。

    “范跑跑”眼镜收进地震博物馆

    汶川地震博物馆5月11日开馆,“猪坚强”作为特殊馆员也将与观众见面

    汶川地震博物馆经过近一年紧张施工,目前在四川大邑县安仁镇正式建成。原定于5月12日14时28分的开馆时间已提前到11日。

    30个展厅再现抗震场景

    汶川地震博物馆是建川博物馆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展馆总面积6000平方米,由北京奥运会鸟巢中方设计师李纲担纲设计。

    “建地震博物馆,是为了留下沉痛的灾难记忆和灾难中闪光的民族精神。”建川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汶川地震博物馆耗资3000万元;在设计中,对征集来的地震实物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地震发生当天至6月12日一个月中,灾区每天发生的事情。30多个展厅,分为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馆等,包括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再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

    共征集地震实物5万多件

    进入地震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警部队第一艘冲到灾区映秀镇的冲锋舟。地震馆还有空降部队救灾时使用的降落伞,抗震救灾部队、医疗队所用过的救灾工具、荣誉锦旗等大批捐赠物品。而为抢救受灾群众而失事的邱光华直升机组坠毁的飞机残骸,也静静地躺在展厅一隅,让人回想起那悲壮的一幕。

    博物馆最多的,就是大量现场照片的展示。此外,陈列的地震实物有:惨不忍睹的地震废墟、生活用品、永远停留在地震发生时刻的座钟、被滚石砸瘪的运钞车,以及从废墟挖掘出的学生日记、书包、鞋等各类工作学习生活用品。在展厅还看到了“可乐男孩”薛枭喝过的空可乐罐,上面还有他的亲笔签名。在博物馆征集的数万件地震实物中,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用过的扩音话筒以及他在直升机上使用过的军用地图等格外引人注目。

    “范跑跑”眼镜花了234元

    另外,都江堰光亚中学老师“范跑跑”的眼镜,颇有争议的“情义男”吴家方背着亡妻所骑的那辆感动世界的摩托车,也在其中。

    “范跑跑的眼镜花了234元。”博物馆向范美忠征集地震文物时,希望收藏他在地震中佩戴的这副极具“范跑跑”形象标志的黑框眼镜。范美忠开始有些犹豫,通过做工作,范美忠去选购了新眼镜,其所报销的发票金额为234元。那张发票,还有当时范美忠上红楼梦课的教材,都被陈列在橱窗里。

   

    征集吴加方的摩托时,博物馆人员称“费了不少力气”——第一次与吴取得联系后,吴开价两千,可去取摩托时吴又变卦了。于是,博物馆提出买一辆新的互换,吴折腾了几次,看中了一辆8000多元的摩托,可要去买车时吴又变卦了,他要求只要现金,博物馆只好照办,付了8000元。成交后博物馆得知,吴的摩托是他花700元买的二手货,“几次折腾,他有点不讲信用。”

    模拟厅能感受地震气息

    博物馆工作人员称,地震馆陈列的实物全是征集的,“通过这些珍贵实物的永久展示,能全方位、多角度反映这场大灾难,体现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所呈现出的空前凝聚力和顽强不屈精神。”

    为了让参观者加深对地震的认识,博物馆以汶川地震震级为参照,模拟真实的地震现场。观众进入封闭的模拟地震厅后,在视觉、听觉、触觉上,能身临其境体验地震发生的实时场景,感受到山崩地裂的恐惧,并能让体验者闻到地震的“气息”——通过喷出的一种无害气体,模拟出弥漫在空气中的地震废墟气味。

    此外,在地震中被埋36天后救出的“猪坚强”,也将作为特殊馆员在它的生态猪舍与观众见


相关信息:( 眼镜 灾难 地震
 ·  谷歌眼镜国内首次应用远程医疗查房会诊
 ·  地震时的10条须知 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  人保健康积极开展鲁甸地震理赔工作
 ·  导医网向云南鲁甸地震遇难者致哀
 ·  云南鲁甸发生地震 告诉你地震在室内该如何自救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 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 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