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灾区群众急需帐篷遮风挡雨,帐篷成为抗震救灾当务之急的紧要关头,胡锦涛总书记赶赴浙江湖州,深入生产车间考察帐篷生产,动员鼓励企业职工努力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帐篷,支持受灾群众,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群众无比关爱。由此想到地震发生的5月12日,温总理于当天下午赶到灾区,深夜11时40分,在都江堰临时搭起的帐篷里主持召开全国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不由令人沉甸甸、热呼呼、暖洋洋的。从温总理召开“帐篷会议”到总书记考察“帐篷生产车间”,前后不过11天,但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见证。
应俄方邀请,中国四川等地震灾区中小学生共约1000人于2008年7月17日至8月5日期间在俄罗斯疗养。邀请中国地震灾区中小学生赴俄疗养是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倡议。他在“5·12”地震发生约两周后访华时,向胡锦涛主席提出了这一倡议。随团赴俄的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说,这些孩子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有的在地震中受过伤,有的家庭在地震中损失严重,有的因地震发生时表现勇敢而受到表彰。宁强县南街小学五年级学生吴叶欣准备把自己制作的剪纸和撕纸作品送给俄罗斯的小朋友。她拿出自己制作的一对纸娃娃告诉记者:“这两个娃娃代表的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小朋友手拉手、心连心,永远友好。”

他,一名南京街头的普通乞丐;他,曾在地震期间捐款三次感动无数国人;他,曾坐着头等舱作为贵宾出席新加坡华裔商人在震区希望小学的落成典礼,他就是被人亲切称为“义丐”的67岁老乞丐徐超。2008年5月17日,南京江宁街头,乞丐徐超掏出5元钱放进募捐箱;当天下午,徐超特意去银行将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将100元塞进募捐箱;5月19日,徐超又送来了339.01元的捐款。因汶川地震期间三次捐款,徐超被人亲切地称为“义丐”,然而徐超的生活并没因此而改变,“成名”后的他又回到街头乞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