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颈动脉狭窄是如何形成的?
大脑供血的大动脉有四条,两条颈内动脉和两条椎动脉。两条颈内动脉直通到大脑,供血量占大脑总需血量的70%~80%。颈动脉是维持大脑生理功能的重要源泉。颈动脉狭窄是指由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颈动脉内膜增厚,导致颈动脉变窄、血流量减少引起的一种疾病;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颈部的表现。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高龄以及吸烟、运动量减少、情绪紧张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下,血管老化,钙质及脂质沉积在血管内壁上,形成“水垢”样的硬化斑块,使动脉壁质地坚硬,失去弹性。同时由于病变发展,部分斑块逐步突入血管腔内造成管腔狭窄。使远端灌注压下降,导致低灌注性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为颈内动脉的起始部。研究显示,颈动脉狭窄同侧脑梗塞的发病率高达90%-95%,颈内动脉狭窄也是进行性卒中的重要因素。
二.颈动脉狭窄与脑栓塞有何关系?
颈动脉狭窄的常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即颈动脉壁形成斑块,当这些斑块增大或破裂时,就会造成颈动脉狭窄或栓塞,使远端灌注压下降,导致低灌注性脑梗塞。在脑血管病猝死事件中,脑梗塞占80%。突然发生脑梗塞使患者致死、致残,大多数家属觉得这是不可避免的意外。但是专家认为,60%的脑梗塞是由颈动脉狭窄所造成,如果能提前发现自己有颈动脉狭窄症,及时通过手术疏通血管,就能预防突发脑梗塞。
三.颈动脉狭窄有何表现?
临床上将颈动脉狭窄分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两种。其中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脑缺血的症状,或是仅仅出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在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可闻及血管杂音。此类患者多是在体检时发现自己患有颈动脉狭窄的。为什么不出现症状?承担大脑血供的4条动脉到达颅内后,互相交通,形成网络称为大脑基底动脉环(Wiliis 环)。Wiliis 环若先天性不完整或某处严重狭窄,那么4条供血动脉中任何一条因狭窄供血不足,超过一定程度,就会有大脑某部位的缺血,从而出现一些症状。如果Wiliis 环完整,即使一侧颈动脉闭塞,尚可以由其他三支血管满足大脑需要,就不出现脑缺血症状。由于颈动脉是大脑的主要供血动脉之一,当颈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时,大脑也就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主要的表现为:耳鸣、视物模糊、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乏力、嗜睡、失眠以及多梦等。也可经常出现头昏目眩、一侧眼睛暂时性发黑、一侧胳膊或腿发麻无力、说话不清等症状,这些症状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但一般在24小时内会完全消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中风或称作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查一下动脉超声,看看颈动脉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对于早期查出的颈动脉狭窄,早期进行治疗,避免中风的发生。
四.颈动脉狭窄如何处理?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两种方法。药物治疗只对于轻微的血管狭窄(颈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有效。血管狭窄严重,达到70%以上的血管被阻塞者,只有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因为需要在手术过程中阻断血管,这样容易引起脑缺血,导致部分脑神经细胞坏死,留下后遗症。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手术创伤小、血流阻断时间短,而且对颅内血管的狭窄也可以治疗,明显降低了脑血管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所以发展迅速,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五.颈动脉狭窄怎样预防?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预防颈动脉狭窄主要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或推迟动脉血管硬化、老化。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清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尽量少吃油腻食物;坚持体育锻炼;不吸烟、少喝酒;患有高血压、高血糖或高血脂的患者应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每年体检一次;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等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已经确定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切不可猛然转头,以防颈动脉扭曲受压引起严重的脑供血不足。尤其病人在高处,或在繁华的街道上,如果背后有人喊你,请你转身但不扭头。 |